中国志愿医生圆满完成缅甸医疗救援任务 致谢缅甸中华总商会鼎力支持

2025年4月19日,曼德勒——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医生团队今日宣布,其首批赴缅医疗救援队已圆满完成在曼德勒的紧急医疗援助任务,全体队员平安踏上归国旅程。此次行动获得缅甸中华总商会全方位支持,成为中缅"胞波"情谊的生动写照。 在致缅甸中华总商会及林文猛会长的感谢信中,中国志愿医生工作委员会高度评价了商会的关键作用。自救援队抵缅以来,该商会迅速建立"三位一体"保障体系:紧急调配200余箱医疗物资破解药品短缺困境;搭建与当地卫生部门的高效沟通桥梁;更组建50人志愿者团队提供全天候后勤服务,确保医疗队在一周内完成12场巡回义诊,惠及3000余名民众。 "商会同仁们与时间赛跑的身影,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何为命运与共。"信中提到曼德勒广场盛开的紫檀花时特别指出,这种需十年成材的珍贵树种,恰似历经考验的中缅友谊。据悉,此次联合行动中缅双方首创"移动医疗站+在地机构"合作模式,为跨境医疗救援树立新范式。 随着首支队伍凯旋,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向缅甸伙伴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在海南博鳌医疗基地共建培训中心,并提议将每年4月定为"中缅公共卫生合作月"。林会长回应称,商会已着手筹建中缅医疗互助基金,计划年内派遣缅甸医护人员赴华进修。 此次救援行动不仅书写了"山川异域,医道同天"的新篇章,更通过民间力量的深度协作,为"健康丝绸之路"注入鲜活实践。正如医疗队负责人在信中所言:"当紫檀花香飘散在伊洛瓦底江两岸时,我们看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抽枝展叶。" (完) 附:中国志愿医生救援队朱雷致缅甸中华总商会感谢信 尊敬的缅甸中华总商会、林会长及华商会朋友们: 您们好!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医生缅甸救援队第一批队员已圆满完成此次任务,正在归国途中。在此,我们向贵会及林会长在救援期间给予的全力帮助和宝贵支持深表感谢! 无论是物资支持、协调联络还是后勤保障,贵会的全力配合让我们高效推进工作,也为缅甸同胞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这份跨越国界的情谊,我们铭记于心! 欣闻广场上的紫檀花开了,这正是我们心手相连、珍贵友谊的映证。欢迎你们来北京到海南做客,我和中国志愿医生团队恭候大家! 未来,期待与贵会继续携手,共同为增进中缅友好、守护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再次衷心感谢!祝总商会事业蓬勃发展,祝林会长及各位同仁平安顺遂、阖家幸福! 最崇高敬礼  !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医生工作委员会 (中国志愿医生) 2025年4月19日 Details

谢谢!中国志愿医生!

4月18日,暮色中的曼德勒福建同乡会灯火通明,会场内此起彼伏的掌声经久不息。“过去的两周时间里,你们在余震未息的曼德勒废墟中点亮生命的希望,用仁心仁术诠释了医者无疆的大爱。请允许我代表缅甸中华总商会、曼德勒福建同乡会和全体受灾同胞,向你们致以最深的谢意与最崇高的敬意!”曼德勒福建同乡会林文章会长如是说。这是中国志愿医生救援队欢送会上的动人一幕。这支在缅甸地震灾区奋战近两周的医疗团队即将告别这片土地,而缅甸人民用无尽的感激,共同歌颂着这段跨越国界的医者仁心。 这场温暖人心的跨国义诊行动,始于一场争分夺秒的千里驰援。3月28日,当7.9级强震突袭缅甸曼德勒的消息传来,"中国志愿医生救援队"第一时间做好准备,整装待发,在灾后医疗救援最关键的时期,穿越重重险阻抵达灾区一线。 国际医疗救援从来都充满艰辛与挑战,然而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位白衣天使都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他们用专业与坚守,完美诠释了中国志愿医生"无畏艰险、无私奉献、严守纪律、勇担使命、有求必应"的崇高精神。在缅甸中华总商会和曼德勒福建同乡会的通力配合下,这支医疗队在满目疮痍的灾区迅速建立起一座"守护生命的驿站"。 本次奔赴缅甸的医疗团队实力雄厚,均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三级甲等医院,包括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义诊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泛,包括内科(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骨科、妇产科、外科(心血管、胸外、消化、神经)以及麻醉疼痛等。这意味着无论是常见的内科疾病,还是较为专业的骨科、妇产科、外科问题,亦或是麻醉疼痛方面的困扰,患者都能在此次义诊中得到专业的诊疗。 四月的曼德勒热浪滚滚,40度高温下的蓝色帐篷像个蒸笼。中国医生的白大褂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依然耐心地为每一名患者进行着检查,生命接力的故事正在每个角落上演。在医疗咨询区,医生微微前倾身子,将听诊器轻轻贴上患者的胸膛,他们将晦涩的医学术语转化为最朴实最温暖的叮咛;创伤处置区里,器械的叮当声里夹杂着医生安抚的话语,手上的动作却快而精准,三下两除二就处理好伤口;妇产科帐篷内,超声探头的移动轨迹在屏幕上勾勒出新生命的轮廓,医生们用温柔的声音叮嘱着各种注意事项,如同讲述一个美好的未来故事;药品发放处,药剂师们将复杂的用药说明转化为简单的符号……这些身着白袍的医者们穿梭于各个诊疗区域,他们专业而细致的诊疗,温暖而坚定的眼神,在异国的土地上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守护之网,为伤痛中的人们托起生命的希望。 从4月8日至18日,在过去的10天里,这支跨国医疗队创造了日均接诊超百人的纪录——他们跪地为骨折儿童固定夹板,蹲在轮椅旁为老人听诊,跪坐在地上为孕妇测量胎心,为老人、儿童、孕妇和患者们送去专业的治疗和心理的抚慰。中缅医生们相视而笑时眼角的纹路,翻译志愿者嘶哑却依然热情的声音,共同勾勒出"胞波"情谊最美的模样。 据了解,此次援缅“中国志愿医生救援队”(简称:“中国志愿医生”)是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医生工作委员会派出的应急救援医生,通过“义诊、扶贫、救灾、援外”四大行动模式,致力于缓解社会和地区间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推动人类健康共同体。 本次“中国志愿医生”援缅行动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华人社团的鼎力支持协作。据了解,缅甸中华总商会针对灾情组建专业化救灾指挥体系,确立了“核心决策+专项职能”的立体化救灾架构,并与曼德勒福建同乡会建立联动机制,在曼德勒福建同乡会设立前线救灾联络处。在以林文猛会长为首的缅甸中华总商会团队与曼德勒福建同乡会全体理监事的协助合作下,此次中国志愿医生救援队在曼德勒义诊行动高效率完成。 在义诊期间,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马珈大使、中国驻曼德勒总领馆高萍总领事、缅甸中华总商会林文猛会长等领导们到曼德勒实地深入了解受灾情况,并到义诊处探望中国志愿医生救援队,领导们高度评价中国志愿医生救援队的奉献精神,中国志愿医生是中缅民心相通的践行者,彰显了中缅命运共同体精神。 暮色中的福庆宫前,最后一批就诊的民众仍不愿离去,他们双手合十,口中诉说着感谢的话语。晚风轻拂过飞檐,檐角铜铃叮当作响,仿佛在为这场的生命守护谱写的乐章。这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就像古榕树下绵延的根须——中国志愿医生的仁术在缅甸的土地上扎下希望的根系,而当地民众的信任则如新生的枝芽,在春风中舒展生长。当白衣天使跨越山河而来,当异国他乡的伤痛得到抚慰,这就是"胞波"二字最生动的诠释。愿这份情谊,如古榕常青,似风铃长鸣,永远回荡在中缅两国人民心间。 Details

林文猛会长率团赴曼德勒开展慰问交流 深化中缅民间友好合作

2025年4月15日,缅甸中华总商会会长林文猛一行赴曼德勒开展系列慰问及交流活动,走访当地华人社团、医疗援助团队及医疗机构,传递关怀与支持,并就民生保障、医疗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促进中缅民间友好关系。 慰问兄弟社团 凝聚侨界力 林文猛会长与中国医疗团队和曼德勒社团负责人合影 林文猛会长首先率队走访曼德勒多个兄弟社团,与侨界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华人社团是凝聚侨心、服务同胞的重要纽带,希望各社团继续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共同维护华侨华人福祉,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为促进中缅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贡献力量。 探望医疗团队 致敬援缅善举 林文猛会长探望中国医疗团队,感谢中国志愿医生的无私奉献 在缅甸中华总商会-曼德勒福建同乡会联络处,林文猛会长一行专程探望了由中国海南大学民生保障与人才制度创新研究院、海南省华侨华人研究院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派出的医疗团队,并向领队张建东及全体队员致以崇高敬意。据悉,该医疗团队近期在曼德勒开展多场义诊活动,为当地民众提供疾病筛查、健康咨询及手术援助,累计服务超千人次,赢得广泛赞誉。林文猛高度评价医疗团队的奉献精神,称其为“中缅民心相通的践行者”。 共商医院重建 助力民生改善 林文猛会长与曼德勒人民医院负责人商讨医院重建升级等事宜 行程中,林文猛会长还前往曼德勒人民大医院实地考察,与院方负责人就医院建筑重建规划展开讨论。他表示,缅甸中华总商会将积极动员华侨华人及各界力量,支持医院基础设施升级,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双方就后续合作方向达成初步共识,计划通过资源对接、技术协作等方式推动项目落地。 深化友好纽带 共绘合作愿景 林文猛会长在总结此行时表示,中缅“胞波”情谊历久弥新,华侨华人始终是两国友好交往的桥梁。未来,缅甸中华总商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中缅在民生、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注入民间活力。 此次访问彰显了缅甸华侨华人对当地社会的深切关怀,也为中缅民间合作再添新篇章。 Details

高萍总领事走访慰问曼德勒华人华侨

4月11日上午,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高萍总领事先后走访曼德勒云南会馆、福建会馆、广东会馆和金多堰慈善总会,慰问曼德勒侨胞并查看各会馆受震损情况。 高总转达中国政府对曼德勒华人华侨的关心和慰问,听取各侨团负责人汇报大地震发生以来开展工作情况,充分肯定各侨团在地震后积极组织自救、全力协助中国救援队伍抢救受困人员、发动志愿者为受灾民众提供帮助等工作,勉励各侨团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来源: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 Details

缅甸中华总商会“14天×24小时”昼夜驰援 架起中国救援队与灾区的“生命虹桥”

4月10日,仰光国际机场,缅甸中华总商会为最后一批中国救援队员举行了一场饱含深情的送别仪式。当队员们迈着疲惫却坚定的步伐走出候机大厅时,林文猛会长携商会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此。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商会会员的手传递着滚烫的温度,救援队员的手仍带着灾区风尘,这一刻,跨越国界的情谊在掌心交融。 紧握的双手,跨越山海的救援接力 “感谢你们跨越山海,为缅甸人民带来生的希望!”林会长激动地说,向队员们深深致意。一名救援队长眼眶泛红,用力回握对方的手:“是你们14天不眠不休的保障,让我们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冲锋在前!”自3月28日特大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缅甸中华总商会便吹响驰援号角。总商会连夜成立抗震救灾工作组,志愿者团队24小时驻守机场,提供24小时通关协调、交通接驳及后勤保障服务,为救援队开辟绿色通道,将救援队的入境通关时间压缩到了极限。救援队员通关后,保障车队和专机早已待命,确保救援力量“出舱即出发”。 在后续14天里,这套绿色通道、快速通关、航班协调、交通安排、食宿支援的高效机制持续运转。商会志愿者们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一批又一批救援队伍奔赴灾区做好各项协助工作。从4月3号,为曼德勒回到仰光的救援队协助在仰光的酒店住宿及顺利通关服务开始,至4月10日,随着最后一批救援队搭乘包机离境,商会机场与酒店保障组完成14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累计保障数十支救援队,数百人次的救援后勤保障。 赈灾物资点亮灾民希望之光 在保障救援队伍的同时,缅甸中华总商会同步组织赈灾行动,向重灾区曼德勒、实皆省及内比都运送赈灾物资。赈灾车队冲破晨雾,驶向震后满目疮痍的村庄。车内装载的不仅有衣物、毛巾、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还特别准备了太阳能灯、拖鞋等实用物资,以及向每位灾民发放的5万缅币现金。 在物资分发点,一幕场景令人动容——当志愿者打开标有"应急物资"的纸箱时,有灾民惊喜地发现一盏太阳能灯。"地震摧毁了我们的房屋,但这盏灯让我看到了重建家园的希望。"在电力供应因地震严重损毁的当下,太阳能灯的出现彻底解决了灾民的燃眉之急。 商会工作人员透露,此次赈灾特别注重物资实用性,如太阳能灯满足灾民夜间照明的基本需求;纱笼既便于穿着更便于清洗;饼干与方便面则解决的应急食品问题。分发过程中,物资箱的开启如同"开盲盒",灾民们在开启的瞬间流露出的惊喜与笑容,成为赈灾现场最温暖的画面。 目前,缅甸中华总商会仍在持续筹集物资,并计划根据灾区需求扩大援助范围。这场跨越国界的救援与赈灾行动,不仅展现了民间力量的高效协作,更用点滴善举传递着"同舟共济"的信念,为灾区人民带去重建家园的勇气与希望。 Details

致同胞们:中国志愿医生救援队在曼德勒开启义诊服务!地点如下!

缅甸中华总商会 - 曼德勒福建同乡会抗震救灾联络处日前发布消息,中国志愿医生救援队医疗队计划于4月9日起,在曼德勒福庆宫福建同乡会开展为期10天左右的义诊活动。 此次义诊活动时间安排明确,每日上午9:00至12:00,下午2:30至5:30,为有需要的民众提供医疗服务。义诊地点位于曼德勒福庆宫福建同乡会,具体地址为30条街,82 - 83条街中间。 参与义诊的医疗团队实力雄厚,均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三级甲等医院,包括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义诊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泛,包括内科(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骨科、妇产科、外科(心血管、胸外、消化、神经)以及麻醉疼痛等。这意味着无论是常见的内科疾病,还是较为专业的骨科、妇产科、外科问题,亦或是麻醉疼痛方面的困扰,患者都能在此次义诊中得到专业的诊疗。 在服务内容方面,医疗团队将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医疗咨询为患者解答各种健康疑问,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外伤处理能够对各类外伤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减轻患者的伤痛;妇科检查为女性同胞提供全面的妇科健康检查,保障女性健康;医物咨询指导为患者提供药物使用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指导,确保用药安全;影像检查包括CT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能够辅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灾难无情人有情,胞波情深,命运与共。此次义诊活动为有需要的同胞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服务,体现了中缅两国人民在困难面前携手共进、守望相助的情谊。 Details

缅甸中华总商会成立赈灾指挥中枢 精细化部署救灾体系

缅甸“3.28”特大地震第六天,在连日的紧急协助救援等工作后,缅甸中华总商会于4月3日召开紧急赈灾工作会议,针对当前灾情组建专业化救灾指挥体系。30余位理事在总商会会议室通过议案,确立了“核心决策+专项职能”的立体化救灾架构,并与曼德勒福建同乡会建立联动机制,在曼德勒福建同乡会设立前线联络中心,标志着缅华商界救灾行动和灾后重建工作进入系统化运作阶段。 会议根据深入重灾区理事的实地反馈,精准锁定灾民核心需求,重构援助方案。新成立的指挥中枢由林文猛会长担任总负责人,林国智、徐丛苍、高景川、张迎春、郭国辉常务副会长、许智民副会长组成领导团队,下设六大职能部门形成完整救灾链条。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特别设立曼德勒联络中心,由段体瑶、赵德仁驻守前线,进一步加强仰光总部与受灾地区的实时信息通道。 在物资保障层面,采购组与物资管理组形成“采购-仓储-运输”全链路闭环。财务管理组由苏汝波常务副会长和资深会计康宝宝负责,建立资金使用双人核验机制,每日向领导汇报收支明细。针对偏远农村救援难题,灾区协调组将与志愿者协同建立排查模式。 “我们不仅要让每包大米精准送达,更要让每分善款晒在阳光下,关心灾区,关注灾区的灾后重建。”总负责人林文猛在会后向媒体表示。 此次会议打破传统商界救灾模式,首次引入企业化管理架构。分析人士指出,职能部门专业细分与信息化指挥系统的建立,或将重塑缅甸民间救灾行动的效率标准。 会议通过“赈灾指挥中枢”,组织框架如下: (一)组织核心架构 领导团队 成员:林文猛、林国智、徐丛苍、高景川、张迎春、郭国辉、 许智民 * 总负责人:统筹整个救灾行动,负责战略规划和决策。 * 副负责人:协助总负责人,分管不同职能部门。 (二)主要职能部门 采购组 成员:胡瑞星、石珠珠、洪安强 * 负责采购灾区 所需物资 财务管理组 成员:苏汝波、康宝宝 * 负责资金管理、募资使用监督、财务透明度。 *... Details

侨心架桥显担当 情系灾区传温暖 四川省五粮液公司为缅甸灾民捐款

天灾无情,人间有义。在缅甸地震灾情牵动世界之际,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迅速响应,为灾民筹集善款;四川省华侨公益基金会则沟通中缅,架起爱心传递的桥梁;缅甸中华总商会接下了最后一棒,善款善用,为灾区民众送去温暖。三方携手共绘的这幅"爱心接力图",让中缅胞波情谊在危难时刻焕发夺目光彩。 五粮液集团作为中国的民族品牌杰出代表,始终秉持并践行"和美与共"的价值观,此次跨国赈灾行动中,企业以雷霆之势调动资源,以博爱之心传递温暖,展现出企业"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格局。五粮液集团展现的不仅是商业力量的社会担当,更是中华文明"四海一家"的践行者,它以责任为曲、以仁爱为料,在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下,酿就了比美酒更醉人的大爱芬芳。 四川省华侨公益基金会在此次行动中化身"爱心摆渡人",充分发挥侨界组织的专业优势与渠道资源,以高效规范的运作机制,为跨国善款流转提供护航,确保善款精准送至缅甸中华总商会。 缅甸中华总商会作为在缅有为侨团,以高度的使命感接过爱心接力棒。在余震未消、灾情严峻的特殊时期,商会以高度的组织力和公信力支援赈灾,恪守"专款专用"原则,让每一分善款都化作滋润灾区的甘露。这份担当,既体现了海外华社"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奉献精神,更展现了中华儿女"言必信、行必果"的品格。 从民族企业到海外侨团,这场跨越山河的爱心接力,让世界看见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情义,更见证了中国力量参与全球人道事业的成熟风范。相信这份情义会化作重建家园的基石,化作抚慰灾民心灵的雨露,让中缅友谊之花在抗震救灾中绽放得更加绚丽! Details

驰援实皆震区 缅甸中华总商会全力打通赈灾”生命线”

“我们已抵达实皆地震灾区现场,立刻开始赈灾救援工作……” 。4月1日,缅甸中华总商会赈灾队伍携大批赈灾物资抵达实皆省地震灾区核心地带,全面展开物资派发与灾民安置工作。这支由商会精心组织的救援力量,自地震发生以来便昼夜不停调配资源,以"精准投放、高效救援"为原则,在实皆省灾区筑起生命保障线。 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强震,曼德勒、内比都、实皆等地区受灾严重。据缅甸地质部门数据,此次地震为百年一遇的浅源强震,导致当地大量砖混结构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电力中断、饮用水系统瘫痪。缅甸中华总商会会长林文猛在地震当日紧急折返仰光,于震后4小时内召集商会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与中国驻缅大使馆、缅甸社会福利部及中国蓝天救援队建立联动机制。 3月31日,由商会成员组成的先遣队已深入实皆省当地。队员徒步穿越塌方路段,逐段核查灾情需求,“开辟”出可供车辆通行的道路地图,绘制出详细的"赈灾需求热力图",为后续的赈灾工作铺好道路。 4月1日清晨,装载着大量赈灾物资的商会救援车队抵达实皆省物资集散中心。在物资站及赈灾点,商会工作人员将大米、食用油、瓶装水等生活物资依次分发给当地灾民。为灾民的灾后生活增添了保障。 本次商会赈灾行动采取多线并进模式,在全力向实皆省输送救灾物资的同时,运输车队也向曼德勒灾区疾驰。针对曼德勒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人口密集区域物资的情况,商会对赈灾物资进行了精确化定位,并与当地侨团、社区组织紧密配合,确保赈灾物资精准抵达受灾群众手中。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缅甸中华总商会迅速发起抗震救灾捐款捐物倡议,呼吁全体会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向灾区同胞伸出援手,助力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并承诺捐赠公开透明,所有捐赠款项及物资将全程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专项专用、高效送达灾区。 令人振奋的是,倡议发出后已获侨界热烈响应,首批急救物资已紧急启运灾区。这场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正汇聚成照亮生命希望的人间星河。 自地震发生以来,缅甸中华总商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方位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一方面,总商会紧急派遣工作组进驻仰光国际机场,不间断为国内外救援队伍提供接机引导、物资中转及通关协调服务,并统筹调配车辆、航班等资源,安排志愿者随队深入灾区,确保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抵达核心受灾区域;另一方面,总商会与上缅甸中华商会、云南会馆、福建同乡会等侨团建立联合协作网络,在灾区一线预置救援车辆、应急物资及多语种翻译团队,同步协调临时安置点、医疗站等场地资源,构建起覆盖物资保障、语言支持、后勤服务的立体化救援体系;此外,通过组建“蓝天救援队缅甸行动群”信息平台,实时发布灾情动态、救援需求及安全提示,打通救援资源与受灾群众之间的信息通道。 目前,余震仍有发生,灾区的后续援助十分关键。缅甸中华总商会的赈灾行动仍在持续。这片被地震撕裂的土地,正在各方援手下重燃希望之光。 Details

勇敢“逆行” 驰援缅甸 为安琪酵母和潍柴点赞

驰援地震灾区,潍柴在行动! 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发生7.9级地震,造成了缅甸实皆省、曼德勒省和掸邦等多地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灾情发生后,潍柴集团密切关注缅甸灾情情况,按照潍柴集团统一部署,潍柴缅甸办事处成立抗震救灾应急调度中心,积极联系中国驻缅使馆、缅甸山东商会等渠道,为灾区群众捐赠部分紧缺生活物资,首批物资已通过山东商会发运灾区。 针对救灾机械设备,潍柴在当地第一时间推出暖心服务政策: 1、凡配套潍柴发动机的救援设备,不分保内和保外,如出现故障将全面提供免费服务和三滤保障 2、在地震灾区设立服务点,推出免费外出救援服务、免费提供应急食物 3月31日,潍柴联合当地代理渠道APS和TRUCKHUB紧急组织了一批潍柴发电机组和饮用水驰援震区,为受灾群众及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电力和饮用水保障。后续,潍柴将持续关注灾区情况,竭尽全力调配资源,支援灾区救援及重建工作。 天地骤变,山河同悲,慷慨解囊的不止潍柴。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撕裂了缅甸大地的安宁,吞噬了宝贵的生命,也令常年积累的社会经济成果几近损耗殆尽。震区满目疮痍,哀鸿遍野,人类的渺小与脆弱暴露无遗,但,也正是在此时,人性的光辉与守望相助的力量熠熠生辉。 值此危难之际,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以迅疾之姿伸出援手,彰显了企业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公司第一时间向缅甸中华总商会捐赠人民币贰拾万元整,不仅是物质上的雪中送炭,更是一份跨越国界的温暖承诺,为灾区注入了重燃希望的力量。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企业的慷慨如同暗夜中的明灯,照亮了灾民前行的道路,也凝聚起全缅人民共克时艰的信念。 缅甸中华总商会 林文猛会长钧鉴: 惊悉缅甸3月28日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我谨代表公司向遇难者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全体受灾民众表达诚挚慰问,祈愿逝者安息、伤者早日康复。 缅甸中华总商会是凝聚侨胞力量、促进中缅友好的重要桥梁,贵会成立115年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更在灾害面前展现出团结互助的担当精神。我们愿在此艰难时刻与贵会携手,共同支持灾区民众渡过难关。 为援助救灾工作,我们将捐款人民币贰拾万元整,以尽绵薄之力。我们坚信,在缅甸中华总商会的协调动员下,在缅同胞定能众志成城,早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顺颂 钧安 Details